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小鳥兒們為什麼會奔逃?奔逃源自於恐懼,而恐懼等同於風險

今天,不管是電子媒體,新聞或是社群,幾乎都在討論某位審判長和台大外科間關於膽囊割除的醫療糾紛。

醫療及醫病關係的最困難之處,就在於它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必須在知識不對稱的不穩定基礎上,建立比多年的親人還要緊密的互信關係。所以很多醫療人員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如果不是親如父母子女,寧可讓親戚被其他當事人所信任的醫療團隊照顧,也不願意主動接到自己的醫療單位來親力親為。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醫病關係都是良善的,正如絕大多數的醫療人員都會盡心盡力的為病人謀取最大的健康福祉,絕大多數的病患及家屬都會感激醫療人員的付出。 但是醫病之間的衝突,不管是真的醫療不良行為,或是病患家屬認知落差的反應,在醫療這個需要極高度互信的不穩定系統下,一個被擴大報導的醫療糾紛事件,就會像開在樹上的一槍。不管這一槍有沒有傷到醫病的任何一方,都會讓滿樹的小鳥兒們驚慌失逃。


小鳥兒們為什麼會奔逃?奔逃源自於恐懼,而恐懼等同於風險。


如何能讓這個體系可以繼續運作,在醫病關係結構與風險存在的既定缺陷下,永遠不斷有下一個病人如這位審判長一樣的提出告訴。但是除了醫事仲裁與司法制度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如何將每一個角色所面對的『風險』,轉化為金融市場各式各樣自由化的避險商品。如果在醫療的整個系統當中,醫病糾紛的司法訴訟與仲裁協調,曠日廢時的結果,終究是要以金錢來作為『是非』『對錯』與『勝敗』的衡量,那就不用囉嗦,回歸到讓金錢來解決金錢的問題。如果醫方有『醫療不良險』,院方有『系統責任險』,病方有『診斷治療預後不確定險』,政府還提供『無過失第三責任險』,各方強制納保,或保費隱入健保各項費用及醫病各方所得稅抵免,保費的浮動依醫病院各方過去健保資料庫的資料累計精算,台灣的醫療生態才可能有關鍵性的變化。


台灣醫界與健保僵局的解法,在不可能更動現有社福化健保政策的前提下,大概只剩下將醫療行為與醫療風險切割,把醫療行為留在現有的社福健保架構,但是藉著醫療金融衍生商品自由化,讓醫療風險回歸市場機制的這條路了。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沒有把醫療崩毀提高到國家安全的層次,單單靠現在的衛生署,或是一堆眼界格局裡只有血汗醫院和健保體系的前署長口水,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不過依目前馬政府焦頭爛額的現況,和馬團隊向來始終如一的被動態度,既然浩雲學弟都說出『老師,您還在崗位上啊?學生先走一步了!』,我們雖然不是位居聖殿忝為人師,但是在這個不作為的政府現況下再不走,就真的是等著被禁錮在鐵達尼號淹水的底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