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高雄氣爆事件的第一個12小時,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昨(7/31)日深夜發生的高雄氣爆事件,造成重大的死傷。除了對死難及受傷者表示哀悼與關懷,以及靜待事故發生根本原因的調查之外,在事發的第一個12小時,我們來迅速回顧有什麼可以檢討改善之處。

1. 首先,還是暴露了重大危安事件發生時,通訊系統失效的問題。雖然昨天在災害區,仍不斷的有民眾以手機或電腦上網傳遞訊息,但是此處所謂的通訊系統失效,是指相關的災情與救災訊息沒有一個有效公開的整合平台。以昨晚而言,高屏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EOC)的官網在事發後的幾個小時內完全失去運作功能,儘管實際上還可藉著無線電與電話連絡各醫院之間的溝通,但是相對於網路可以發揮的外部效應,在醫療救災資源整合上就有潛在的風險。昨晚的不幸造成的死傷,算是勉強還在高屏區醫療網可以負擔的容量之內,但是若一旦發生的災害十倍百倍於此,需要全國性的資源投入的時候,一個安全的,可靠的,穩定的,眾所皆知的官方平台的角色就無比重要。昨晚高雄市政府顯然也面臨了這個困局,儘管市政府在第一時間就架設了前進醫療站及避難所,而且從電視,臉書,LINE等通訊軟體不斷有高雄市政府釋放的官方訊息,但是顯然這個訊息通路的傳播能力和有效度遠不及民眾自發在各大社群網站傳播的訊息來得迅速。但即便是民間團體像g0v雖然在第一時間就在hackfoldr架設了非常完整的訊息匯集網站,但是似乎是因為受限流量的問題,從凌晨起就相當的不穩定。所以如何在重大災害發生,甚至對外海纜斷線的情形下,依然維持重大災害的雙向訊息傳播通道,在off the grid通訊技術逐漸成熟的今天,可以是改寫災難緊急應變通訊計畫的參考。

2. 第二個是訊息收受端的問題。即便是災區的行動電話數據網路仍可運作,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民眾原先都有申請數據上網。市政府在緊急災難計畫當中,可考慮與個電信系統商簽約,一旦發生重大災害時,於特定區域與時段內的數據網路完全免費,而且由各系統廠商協助市政府團隊向特定基地台範圍發送災情應變指示相關之SMS訊息。

3. 雖然昨天的意外事件造成死傷令人傷痛,但是市政府應該把握昨天深夜的救災與緊急醫療相關細節,實際推估面對重大災難時,警消在第一線的救難最大作業量,以及各醫療院所在醫療崩毀的現況下,面對輕重傷不同等級病患的實際最大作業能力,以作為日後緊急應變計畫修正的參考,也可提供作為其他縣市或甚至國家級緊急應變計畫的修正。

4. 在這樣的重大危難發生之後,市政府的HVA(hazar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一定要重新評估改寫,並且參照包括緊急救援,物資運送,後勤人力,外部資源等等各項實際發生的參數進行整個救災應變計畫的修正與調整,將這一次的不幸發揮對未來災難預防的最大價值。

5. 從昨晚九時許的氣體外洩到不幸發生氣爆之間,錯失了可以避免釀成大型災害的最後機會,這個部分凸顯了城市基礎建設資訊不足的致命傷。日前恰好有機會參觀了鄰國某個城市關於智慧型城市的基礎建設,在該市政府的數據中心,有全市所有主要建築物及地上地下各類公共管線的3D數據資料,除了平時可以結合衛星定位系統提供作為各項工程施工的參考之外,該數據中心並可連線至各大樓及工業建築的消防主機,一旦有火警發生,該市的消防隊可以在第一時間主動獲知火警訊息,甚至不需要民眾電話通報。高雄市處於高度工業危害風險的地區,而各石化工廠的民營管路資料如何有效的統整匯集,甚至立法強制將各高風險公民營事業單位的系統安全監控資料與市政府救災中心智慧連線,這應該是市政府或甚至各政黨候選人在未來可以良性競爭努力的方向與政見。

(附圖取自http://imgur.com/iqln5aR)